2017年11月16日星期四

《不胫而走》

There's been a death in the opposite house
As lately as today.
I know it by the numb look
Such houses have alway.

——Emily Dickinson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工作性质的关系,我的办公室就位于停尸房隔壁,一开始畏忌着鬼魂之说,日子下来也没发生什么诡异事情。这也难怪因我工作时间是白天,并没晚上加班的经历——若晚上任何风吹草动都让我心惊胆跳,根本无法好好专心工作。

那停尸房来往的人群车辆慢慢成为我熟悉的风景,每当车辆密密麻麻停泊在我办公室外,抬头一看人群挤满停尸房前的小亭子,人潮涌进自然多了喧嚣,不知情者还以为是家庭聚会。曾听说大部分家庭都碰不上最好相遇的时刻,除了喜事剩下的就是让人痛彻心扉的告别,但更多时候连告别都没机会说出口。

我不擅长应对多人的场面,特别是弥漫着肝肠寸断的气息,连呼吸都不敢太大力,深怕破坏这片宁静,牵动当事者的情绪,成为千古罪人。当相关工作人员敲了我的办公室,我点头示意,知晓他要复印一些死者文件,也从来不为难他,而他在这儿逗留的短短十分钟,就成了办公室里的访问焦点。

相比我的不闻不问,同事对于停尸房的一举一动非常在意,一发现隔壁出现人潮,立刻在不同管道搜索相关资讯,不知情者还以为这是工作的一环,若不得要领直接到停尸房询问,得知那一户人家发生事故,迫不及待回来和大家分享,整个办公室陷入永无止境的讨论,一时激动拍桌,一时哀声连连,而我在旁闷不吭声不愿多说什么。

现在的资讯得来太易也不道德,就连车祸现场都被人放在社交网页,就算不设公开,在私密群组更是肆无忌惮地散播,同事看我一副爱理不理的样子,深怕我被蒙在鼓里,直接把手机扔去我的方向,我接下后映入眼帘的是死者遗容,没好气地把手机还给他们,直说你们还是饶了我吧。

同事嗤笑我不敢瞻望死者遗容,我反驳说自己确实畏惧鬼神之说,但不过度八卦是对死者的一份尊重。他们美其言是关心地区新闻,我只感他们只想成为第一手知情者,然后在各自群组散播消息,享受那领先他人的优越感。年少时曾读过爱米莉. 狄金森的一些诗句,有人死了的消息在小镇不胫而走,如今才深刻体会这诗描绘的意境。

某天同事说起隔壁县的官员出现在亭子,拉我去和他会面及时表达哀悼,我果断拒绝他,反被质疑对他人遭遇冷血以对。我深呼吸,表示同情别人的不幸,但这时并不适合露面说什么。死亡,是一个严肃沉重的告别仪式,不适合沦为茶余饭后的八卦话题,很多时候我都是装聋作哑,默念佛号祈求死者安息。

当我逐渐见识生老病死,才一点点地长大了。

刊登于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(10月份)

2 条评论:

  1. 停尸房就在隔壁,会不会经常感慨死亡其实很靠近?>.<

    回复删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