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6年8月24日星期三

《不修边幅》

曾有人说我不太像公务员,因我看起来比较像艺术家,我知道他想说我该去检讨一下。

每天醒来都是睡不够的状态,与其花时间在打理头发上,倒不如睡多五分钟,反正帅气与发型无关,发胶只会让我头皮发痒,到最后还是选择作罢。

然而风靡一时的发型,最终还是败给了秃头,好比爱情最终还是败给了现实。

不修边幅的我,好比不休蝙蝠般懵懂过日。

################

最近天气热得让人透不过气,一天二十四小时仿佛都处于闷热的蒸笼,躲在房间落个汗流浃背,做什么事情都提不起劲。随手捉捉头发,意识到是时候去修剪头发,除了免去整理发型的烦恼,洗发时也可节省洗头液,最重要的是变得清凉一些。对于理发,我其实没什么要求,只要便宜就好,反正再好看的发型也不过是过眼云烟,还得花上不等的整理时间呢。

中学时期,我都去隔壁村庄的理发店修剪头发,两块半的理发费便宜得让人无法置信。理发成品说不上大师杰作,其貌不扬的自己倒不以为然,只要隔天能不被训导主任训斥已满足。踏入大学门榄后,身边同学都去光顾富丽堂皇的理发店,贪慕虚荣的自己也加入此行列,收费是让人心疼的三十块不等。看着理发师认真修剪了半小时,成品竟和两块半没差,才懂自己与潮流扯不上关系。

这些年下来,意识到理发师分成两种类型,即能说会道与沉默寡言。多话者擅长寻找话题,从工作性质到休闲娱乐都一一询问,仿佛是多年不见的老朋友,说到激昂处更是会把口水喷在顾客脸上,要不就停下功夫继续高谈阔论。少话者从头到尾都是埋头苦干,耳朵只听到收音机的音乐,就连吞口水也不敢大声,深怕会破坏这一份宁静。

我自己比较喜欢少话的理发师,只因我理发时喜欢闭目沉思。当理发长袍披在我身上,自己宛如被锁在椅子上动弹不得,任由他人在我头发上动刀,完全是出于一份信任感,也让疲惫的心可以稍微放松。对于发型我只讲究干净利落,其余就交由理发师大显身手,理发过程决不打断或多说意见,明白谁也不喜欢被人多给意见。

我很享受这种闭上眼睛什么都不想的时间,偶尔会闪过一些生活难题,或一些引人发笑的回忆片段,或读过小说里的有趣对白,任由思绪在过去未来自由穿梭。碎发偶尔在鼻子落下,放任不顾造成浑身不自在,明明可以忽视蝇头小事,却忍不住大力呼气试图吹掉,最后还是从长袍探手擦试。我不禁傻笑,心道生活也是有着无法忽视的小事。

待理发完毕后,不只去掉杂发,心情更是莫名愉悦。付了十块钱的理发费后,礼貌向理发师道谢,走出了理发屋。拍拍肩上的碎发,抬头望向天空,连绵不绝的白云在蓝天画布上如墨水般蔓延,又是一幅让人心醉的风景。
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(五月份)


以前我写,发型能为形象加分。
现在我写,发型终究要看缘份。

注:图片源自网络。

2016年8月11日星期四

疯狂GO!

友人和我说他要换手机,我奇问他一向不是对手机没什么要求,当我听到他需要能支持精灵宝可梦(Pokemon Go)手游的手机,我顿时无言以对。自八月初精灵宝可梦游戏正式在大马开放,各大媒体都争相报道,报章头条竟然是精灵宝可梦在大马开放,新闻主播开始报道精灵宝可梦热潮,社交网页更是彻底被精灵宝可梦洗版,连我老板也问我如何提升怪兽等级,表弟说他老师在办公室里捉怪兽,我才知晓这是何等疯狂的怪兽热潮!

我玩过好几代的精灵宝可梦游戏,也追看该游戏延伸的漫画,自认对精灵宝可梦还算了解,但对于跑到外头捉怪兽则有些意兴阑珊。电子游戏本来就是室内活动,在外头理应好好和他人交流,在外沉迷游戏更暗藏风险,对他人疯狂感无法理解,心道他们又认识多少只精灵宝可梦。但看到九把刀写的社交状态,表示不要过度抗议潮流,摆什么高姿态自命清高,是一种没品行为,我看后觉得说得太对,决定好好尝试一番。

由于一向跟进相关报道,对于游戏操作不至于到无头苍蝇的地步,但游戏地图根本没显示出补给站和训练道场,才发现我身处的偏僻城市与游戏无缘。周末回家乡和弟弟说起,他自告奋勇带我到市镇寻找补给站,我驾着车子而他在旁操作游戏,经过补给站时得到好几个精灵球,也为我捕捉了好几个怪兽。我们后来干脆把车泊在停车站,开始走遍大街小巷寻找怪兽踪迹,途中也遇到一些进行游戏的少年,活像是久违的嘉年华会。

得到怪兽蛋后,我和弟弟开始思索如何进行孵化,看到网上影片介绍不少奇招,如系在风扇上旋转或唱片机上,但我们最终还是选择一边跑步一边孵化。我们就这样拿着电话在草场上奔驰,为了尽快有成果,我们可是不遗余力地拔腿狂奔,看到计步器有所进展,气喘如牛的我们竟觉都是值得的。日前到金马仑高原公干,发现旅游景点的补给站多如牛毛,一个晚上就得到百多粒的精灵球,大嚷这里无疑是游戏天堂,也好好地畅玩了好几天。

我继续翻阅着相关报道,发现批评声浪远比支持声浪大,因游戏而发生意外的报道陆续刊出,引起更为激烈的反对声浪,称为了游戏连命都不要。比起冷嘲热讽,我们该关注的是驾驶时本来就不能碰手机,说是玩物丧志也太过,但还是建议玩家老实步行进行游戏,若发生意外只能自求多福。友人私下和我分享如何偷吃步捉到高级怪兽,我顿时觉得这根本是不公平的游戏,难怪那些道场首领都是让人望尘莫及的战斗指数。之后细想本来游戏就是这样的一回事,有人老实有人耍赖,这道理也适用在人生上,投机取巧的那刻基本上就是放弃游戏,也说不上什么投入感呢。

这股游戏热潮或许不会持续太久,但我相信参与者都会乐在其中,我们也有着童真一面,片刻疯狂不是坏事。至少我们记得自己曾经年轻过,想起自己要成为精灵大师的遥远梦想。

像孩子般玩乐,会活得更快乐。

2016年8月7日星期日

地表最强

刚看了周杰伦地表最强演唱会,有预感今天应该是睡不着了,但不完全是演唱会的事情。

这次的演唱会是我第三次观看周杰伦演唱会,每一次都有不同体验,感慨良多或许是变老的一个必经之路,套用比较应景而潮流的说法是,第一个捉拿比卡丘是成为宠物小精灵大师的不二法门。比起第一次的兴奋激动或泪流满脸,这一次的自己显得冷静些,反而更能享受演唱会的热闹氛围。一直担心露天场景遇上雨天就没辙,虽能以“雨下整夜也无法将我的热情冷却”来自我勉励,所幸上天开恩并未落下半滴雨水,但也就证明天气预报根本不能信。

若干年前在某演唱会时,深深体会到若不是真心喜欢某个歌手,最好不要去捧场他的演唱会,不然对旁人或歌手都是一件很失礼的事情,这次也感受深刻。我后座观众一直投诉,为何不断演绎新专辑曲目,为何唱的歌曲大都是快歌,为何不多唱一些经典抒情歌曲,其实也正好反映时下听众口味。如果他以为周杰伦只有情歌一招绝技就大错特错,他可是少有成功的华人嘻哈歌手,带领了新时代的流行新曲风。这次的快歌曲目大幅度提高,经典快歌如《无双》《以父之名》《三年二班+将军+爸我回来了》《印第安老斑鸠》《爷爷泡的茶》,到近期的《英雄》《窃爱》《床边故事》《土耳其冰淇淋》《Now you see me》,每一首堪称精品,不会欣赏只能说暴殄天物。特别喜欢《土耳其冰淇淋》的编曲,比起原有版本更上一层楼,无法不随着音乐彻底摆动!

比起上一次的魔天伦演唱会,这次演唱曲目或许没那么多旧歌,也确实引来一些议论为何不多唱旧歌,但若不演唱新曲目不就成了怀旧音乐会。我则是为听新歌而来的,一如预计的最新专辑曲目几乎都一一呈现,唯一可惜是没多唱几首近两张专辑的抒情歌曲,但听到《美人鱼》和《告白气球》都觉得这场演唱会值了。我特别庆幸的是,这次并没唱《双节棍》《阳光宅男》等大热歌曲,因过于频密演绎,周好听的歌曲多得很,我更期待他唱《公主病》《我要夏天》等热翻High歌,也就印证着周确实写了不少好歌。

抒情选曲方面,也选一些近年少唱的歌曲,如《白色风车》《她的睫毛》《开不了口》《暗号》《伊斯坦堡》《屋顶》《给我一首歌的时间》《安静》,我听到《半岛铁盒》的风铃前奏声,简直感动得尖叫连连。每一场演唱会都少不了《七里香》和《晴天》,这两首歌曲组织了我们对青春的憧憬,每一句歌词都是那些日子的脚印,你不可能不被感动,也不可能没听过这几首歌曲。比较可惜的是,《夜的第七章》《前世情人》只不过是被弹奏一小段旋律,两者都是不可多得的华丽颤栗曲风,未能一睹现场魅力让我大喊走宝。周比以前更风趣了,说到在马来西亚吃饭都不用花钱,我心想要请他吃饭的人恐怕可排队几十条街,点唱环节更是有求必应,《简单爱》唱的是纯情无邪,《搁浅》唱的是歉疚泪痕,《青花瓷》唱的是有缘无份,可惜的是《屋顶》竟又被点唱,我想在座每一位都是一副无奈表情,但想到人各有志也无需太苛刻。

写到这里,我想起陈奕迅说过,演唱会想唱自己喜欢的歌,但观众喜欢的却是他唱到想吐的歌曲。我忍不住想,演唱会该是倾向歌手方面还是观众方面,答案自然是醒目取个平衡点,但也意味着不管歌手怎么筹办表演曲目,都满足不了每一个人。我也明白,不是每一个出席者不一定是超级铁粉,自己也说不上狂热份子,只是参与前至少先把新专辑听过一遍,而不是在现场新歌试听,这样才能享受演唱会氛围而不是开始埋怨为何一直唱新歌。还记得,上一次周无缘在大马首唱《阳明山》《听爸爸的话》,让我可是大为扼腕,如今新歌一波接一波,感动还来不及,又怎会有什么怨言说出口。不过,这场名为地表最强的演唱会可谓名副其实,不但制作规模是地表最强,就连感动也是地表最强。

换个乐器就像换个兵器,认真起来我连我自己都害怕。

2016年8月3日星期三

《同一屋檐下》


我个性不适合和人太亲近,不大喜欢揣摩他人想什么,独来独往我行我素,只要给我一本书就可过日子。大部分中学朋友都认知我为怪人,所以我一向说自己没几个朋友,反正见面也不懂说什么就无需装熟。但唯独大学时和某红毛同房,不拘小节的他常和我说一些有的没的屁话废话,才发现自己有着调皮一面,我并没自己想象中那么冷漠,只是不擅长与他人沟通,诸多不满只沦为闷骚。

昨日旧同屋突访,谈笑风生之际,问我日子过得可好,我耸耸肩笑道已不是爱和别人打交道的年纪,宁可躲在房间睡个好觉。

果然我慢慢变得不近人情,不禁想起那位触手不及的同房。

##################


相处一年的住客搬走了。 为何说得这么见外?因我和他可说是毫无交流,也不敢称兄道弟什么,只能笑称住客。 说起来他是我大学学长,在大学时不是没说过话,印象中他就是阳光般温暖的学长。当他知道我在附近工作后,主动信息问我要否搬去他的住宿,房租不贵而且有个照应。我犹豫多日后最终答允,也就开始一起生活的日子。

当我踏入他的住宿时,心情是愉悦的,并向他表示很开心能够遇回旧相识。他一脸错愕,表示不要吓坏他,抛下钥匙就拂袖离去。我一开始还以为他是怕生,心道久了就会比较熟络,反正我们又不是不认识。奇怪的是,我约他出去吃晚餐,他都辩称放工后已顺便买了饭盒。之后多次邀约不果,我也不再邀他一起聚餐。

我猜测他已经习惯一个人生活,放工后比较倾向独处的空间,所以不想和其他人多费唇舌,这一点也不难理解。为表示友好,我偶尔会从超级市场买一些水果,整齐切片后就敲了他的房门,他摇头拒绝我的好意,就连敷衍的话都懒得说。那天起,我就意识到我们就只能停留在同屋者关系。

我不是没听过同一屋檐下不一定有所交流,关系陷入冰点也不是罕见的事情。友人甲称他与其他两位住客零交流,尽管在同一间公司工作,也不曾考虑共车,三个人就分别驾着三辆车去上班。我闻言后觉得匪夷所思,但后来听到友人乙说不懂隔壁住的是谁,只觉这世界还真是无奇不有 。

我在屋子里开始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,若他出现在厨房,我不敢出门碰面,因有着不愉快的碰面回忆。我曾努力向他友善问好,结果只换来视若无睹,我都不懂该如何回应这种冷漠,仿佛堕入无边孤寂。我平日也尽量保持清洁,偶尔也会打扫客厅,但他频密清理的次数可让我望尘莫及。奉公守法的他遵守着垃圾分类的规则,新闻一出就添购三个垃圾桶,并张贴布告在客厅里,让我大感佩服。

虽然没什么交流,但真心觉得他是不错的人,比起我这不成器的家伙,说是男人的典范也不以为过。仔细想想,他这几年都过着浪迹天涯的生活,不多不少也练就了他沉默稳重的一面。人难免有所改变,总不能嬉皮笑脸过日子,一定有着什么契机会让人一夜长大。现在他的房间住了新房客,我也不再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,只是有些惋惜没能和他成为更好的朋友,反而到最后形同陌路。

与其路过,不要错过,更不该留下难过。
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@2016年5月份

注:图片源自网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