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12月27日星期三

半岛铁盒

最近都在想着如何书写人物,想了一些时间还是一筹莫展,从熟悉的人事说起好了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请问一下有没有卖《半岛铁盒》 ?
有啊 , 你从前面右转的第二排架子上就有了 。
 噢 , 好 , 谢谢 。
不会 。

认识他好几年,印象中甚少叫他的名字都是称呼他为老大,日子下来我也习惯这么叫他。若是新相识我都习惯性连名带姓称呼,若对方地位尊贵会礼貌加上先生或小姐在名字后,对我而言直唤对方名字是一种冒犯,若相熟还不打紧,只怕对方碍于面子不发作反而种下日后心病的起源,我总是这样战战兢兢地认识他人。我还是习惯性叫他老大,但他并不是黑道人物,公事上受了他不少帮忙,是我人生路上不可多得的贵人——给他听到他多半会不好意思,腼腆表示自己没做什么。

他比约定时间早了一小时抵达我家门口,我还未来得及梳洗就匆匆和他碰面,他笑说没想到清晨的高速公路通畅无阻,但我知道他总尽可能提早赴约,之前相约更是早了两小时抵达见面地点。不愿给别人添麻烦,这是我对他的认知,他微笑说时间还很充裕,慢慢来没关系。

一段时间没看到他,私下也没和他说几句话,见面却不会尴尬,尽管公事在身,我们却开始闲聊起来,笑得合不拢嘴当儿才意识时间紧迫,还是讨论公事要紧,不然待会活动搞砸就真的笑不出。本是我独自上阵,但他二话不说拔刀相助,有违他平时低调个性,看着他说起我们之间这些日子的相处之道,这一刻莫名感慨时光流逝。

“最近有听《半岛铁盒》吗?”

这首歌我怎么可能会少听,之前在演唱会听到现场演绎,感动得不能自己,出乎意料他也有一样的感想。这首歌多年后还是一样耐听,而且还多了一份怀旧,埋藏在青葱岁月里的心情好像回来了。这一刻仿佛听到推开店门风铃摇晃的声音,我的青春随着风铃声无声沉寂,取而代之的是渐渐不苟言笑的现实面,或许这也是成长的一部分。

活动告一段落,成果不过不失,我们心有灵犀表示还有进步的空间,我却没能说出口,能够完成活动已好不容易,这几天自己不在状况,甚至无心酝酿讲稿,并不是遭遇巨变,而是郁郁寡欢有失分寸,都不认识自己了。他轻轻说起最近有些疲惫,我安静聆听不敢打岔,以为是自己多愁善感的缘故,没想到一起困在锈迹斑斑的铁盒里,再好的天气都蒙上一层灰尘,精神紧绷直到缺氧窒息无法脱离——我们灵魂深处或许有一点点类似的部分。

我们毅然驱车到高原,只为一杯到处可见的咖啡,但我们拥有安静的听歌时段,如数家珍的歌单,爱不释手的旋律,随兴哼哼的说唱,分享自己喜欢的那句歌词,还有睡前常听的摇篮曲。我们在高原上漫无目的的走动,在电玩场找不到街头霸王的踪迹,在广场找不到闲逛的理由,最终还是在咖啡馆坐下来,一杯咖啡的时间,继续还没说完的话题。我说起自己最近读了一些村上春树作品,以前看不懂的现在看懂了,过去无法接纳他的作品,是因为自己还不理解孤独的本质,一旦了解孤独,就发现他是多么优秀的作家。活着本来都免不了孤独,能找到懂自己的人不容易,但我这一刻感觉有人懂我,正如我懂那半岛铁盒里无法复刻的回忆,恰好是从他口中听到的。

老大介绍我看的MV舞蹈版本,满满感动,满满青春。
让我想起那天在地表最强演唱会听到这首歌曲,
忍不住流泪满脸,那是我回不去的年少。


2017年12月21日星期四

私の嘘

一年下来想了很多事情,也没想很多事情,很多事情我都不愿想太多,只要觉得不要太麻烦就可以了。

这一年下来我长进了多少,有什么是我没做好的,还以为自己很多东西可以说,静下心才发现,我除了文字就没什么好说的。是听说过,创作者越投入创作,会发现自身和周遭人的不一样,慢慢变得另类,我不确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,但这从来都是一种选择,我选择在文字的海洋浮潜,看在别人的眼里多半是肤浅的行为。

曾几何时,专心做某件事的人总是不被人了解,明明一开始大家都说好棒好帅,时间久了,微笑变质了,终究是回到现实面的好车好房。

我每天抱着文字入眠,就算不写东西,也尽可能多看一些书,一开始我或许是找不到其他想做的事情,现在我应该是除了看书写字就没其他事想做了,规律的生活,才能让我感到和谐,若有事情或别人干扰这份规律,我就会变得烦躁不安,甚至觉得,与其花费时间在这些东西上,我不如多看一本书。

是啊,与其花费时间苦恼,不如多看一本书。

回到写字方面,我还是无法写太多故事,更残酷的是,写太多也没好的出路,也不是说目前待遇不好,只是没更上一层楼的突破,我知道我很努力,也默默在进步中,总是想像自己像一把利器慢慢打磨,刀锋慢慢变得锐利,不放弃任何历练的可能性,终有一天会成为一把削铁如泥的好刀——我总是这么乐观。现实很多事情,除了乐观,就没其他选项,还是回到上一段,与其执着,不如多读一本书。

那天老大问我有兴趣结集一本散文集吗?这个提议太吸引我了,今年不少人问我要不要试试组合一本散文集,而这几年我确实累积了一定数量的稿件,我一开始跃跃欲试,但之后读了几本散文集,还是作罢。我还是觉得我太年轻了,笔下文字还是少了让人感动的地方,应该说我没什么故事好分享。散文集和小说不同,前者必须让读者有一些领会,我不觉得我有什么事情可以供他人给参考,也没太多好的故事说给别人听,若只是为了过瘾儿,这样的散文集也太可怜了。散文集,对我来说应该是人生之书,一生人就可能只出一本——正如每个人其实写不了太多的散文佳作。

又或者是我杞人忧天,最后没人会在意我的散文,好的坏的,也是我散文的全部,怎么说到好像人生一样。至于小说,我还是在努力写下去,希望明年能够写出更多的满意之作,投稿运再好一些就完美了。

这一年就这样悄悄结束吗?结束前让我再读多一本书。

我已经不懂如何处置我的书本了,还有百多本放在箱子或地上。

题外话:《私の嘘》是我常听的曲子,总能安抚每一次不安的心情。

2017年12月13日星期三

《散文的魔术》

日前参与讲座有感,对于散文之路多了一些领悟,感恩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前些日子出席本地著名作家——许裕全先生在博特拉大学主讲的《散文的魔术师》讲座会,确实让我获益良多,也重新思考散文应有的姿态,和检视自己这些日子写的散文。

许先生用魔术比喻散文之道,这比喻还真贴切,只要懂得诀窍勤加练习,人人都可以是魔术师,勤于耕笔一定会能写出比较像样的文字。什么是散文?同学们回答有意境有故事性,然而散文别于小说和诗,并没有固定的姿态,撰写散文时必须结合小说的故事性和诗的意境,意味着若要写出好的散文不该只读散文集,也需摄取小说和诗的养分。

许先生举出不少散文佳作作为示范,让听众从中学习这篇散文值得嘉许的部分,看似平淡无奇的段落,在他细心解析下这几句有着更深一层的意义,才意识到文字功力不一定是用词艰辛,而是别出心裁。每篇文章都有着魔术关键词,这往往是作者如何把文章写好的关键,听着他解释例文细心铺陈的部分,关键词在文章扮演怎样的角色,故事走势需做到前呼后应,我暗想自己这些年没写过几篇好文章。

好的文章离不开起承转合,但能够做到收放自如并不易,若想把文章写得完整,还得学习塑形、塑影和塑神,活灵活现描写一个人的特征,体现人物的影响力,并恰到好处雕刻神韵,少一些耐性感性都无法办到。至于文字该如何解读,同学们神气活现地演绎荧幕上的文字段落,没想到真正的阅读方式是平铺直叙的语气,作者带给读者的从来只有眼前的文字,无法左右读者的阅读方式,赖于细腻描述增添文字美感,才能成为与众不同的好文章。

写好散文的关键为凝固画面的瞬间。荧幕上播放着《麦迪逊之桥》电影片段,没有对白的几分钟,男女主角一人在车内一人在车外,在雨天里相望无言,明明一句话都没说,却感受到无法在一起的思念煎熬,若呈现在文字自然是丝丝入扣的情感描述,但能够表现电影带来的冲击感,则看作者的写作功力了。一篇好的文章应让读者有想象空间,而不是过于直白的带入故事,适当为故事盖上神秘面纱,正因为看不清楚才会好奇后续,这就是我们熟悉的悬念。

读者发问哪里灵感从何而来,许先生笑说瓶颈无处不在,表示灵感只在自己有兴趣的地方,只要多读多写,一定会更懂得如何写好散文。我反复思索许先生的金玉良言,也默默记下他介绍的书单,能够来这儿听讲座真是太好了。

写出好文的人都是用心生活的人。


刊登于星洲日报副刊星云版(12月份)

2017年12月6日星期三

《实习生》

我一直以来不敢(和心虚)撰写医院故事,因我觉得自己不是一个成功的药剂师,没什么可分享的故事。读了房慧真《像我这样的一个记者》后,觉得写就对了,反正这些体会也是我当下的感受。

我感性、滥情,有时还有小小的偏执,
在这裡我不写中立客观歌功颂德的人物报导,
我只写从我眼睛看出去的世界。
——房慧真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当我听到医院来了有史以来的第一位实习药剂师,同是药剂师的自己,当下觉得他太可怜了。比起地区医院,在专科医院实习能接触更多奇难杂症,领悟书本没记载的临床知识,学习和专科医生共事,体会庞大机构的行政方式,对未来方向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。药剂系毕业生已供过于求,能够在医院实习已是天大的幸运,总好过在家里虚度光阴枯等信函——实习生如此回答我。

没带过新人的自己,实在不懂如何指导他,有者笑言,欺负实习生也无妨,只要不让他闲下来就对了。我苦笑,回想起过去实习日子,被上头随意指派工作,不敢得罪资深同事,在医院里战战兢兢过日子,就连牢骚也不敢说出口,真是苦不堪言。我知道实习日子不好过,但不能把怨恨转移到后辈身上 ,总狠不下心当个坏人。

有种说法是,仁慈是最大的残忍,往往批评才能让人成长,人生不少阶段仿佛都适用这句话。我过往向前辈请教药理,往往换来一句“自己找”,前辈说自己没什么架子,但最好是不麻烦他,这就是所谓的伪君子吧。人往往一旦有了实权,什么架子都来,看乎自己愿不愿意收敛。我才意识到,实习生从我身上学习职场知识,实则我也向实习生学习如何当个前辈。
我明白被人拒绝的落寞,倒不会故意推辞他的问题,但都是点到即止,若想更进一步还是自己去查询为妙。自行探索往往更印象深刻,而且我说的不一定完全属实,反复验证是减少错误的不二法门。若病人当面询问却无法作答,即时翻阅参考书也不失礼,比起信口开河,按部就班永远是最好的办法。就算给人质疑不够专业,我们应该把安危放在第一位。

他到我部门实习期间,千依百顺完成我给的课业,工作态度积极有礼,同事对他的表现都赞不绝口。实习生难免会有做不好的时候,我不愿唠叨,但牵涉到病人安危,不得不厉声强调,小错往往会铸成大错,差之毫厘,谬以千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。有时看他受挫不快,难免会想到当年的自己,我何尝不是实习时期一直碰壁,被上头唠叨到无地自容的地步,但有些难关是需要自己跨越过去。当我意识到白袍的意义是来自病人的信任,就觉得一定要对病人负责任,就从做好本分开始。

良药往往是苦口的,人生也是。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(11月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