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3月27日星期二

50页

前些日子和朋友说到我暂时不能看书了,因手头上有着不能不完成的工作,尽可能想省一些时间用来办事。他认真思考好一会儿,称他一直以来都很忙碌,但都尽可能每天读五十页的书。

当我听到五十页的书,我突然觉得好熟悉,因我每次读书都以五十页为最低标准,日子下来读了不少书本,对于五十页的概念也铭记在心,就算是毫无意义的页数,但在我心里就是有着一定的重量。

我突然有些想念这五十页的重量,明明才一星期没看书,有些明白古人说的 ,三日不读书便觉言语无味面目可憎,我也觉得自己好像无法写出什么醒目的用词。

于是我悄悄拿起书本,继续着那天还没看完的部分,还以为时间不够用无法歇息,但有些时间还是无可避免用在手机上,可狡辩是无法避免的社交应酬,但蓝白框架提醒自己这不是借口。持续赶工了好几天,慢慢地看到一丝曙光,即这份工作进行得还顺利,理应能够顺利完成,接下来有一段时间出国,理论上是能够顺利完成。

说是工作,倒是校对工作,但目前还不方便透露细节,看着编辑详细的审稿记录,让我醒觉自己还是很多不足之处,果然我是自视过高,真的很谢谢编辑的细心与指教,新书方面应该年尾前会有消息。


2018年3月22日星期四

九年

蔡智恒要出新书了。

三月头在部落格看到他发新书的消息,果断下单预购,今天看他谈谈这20年来的创作杂感,看了心情还真是复杂啊。

努力回想自己是什么时候开始写小说,依稀记得自己是在大学第一学年考试后开始动笔,抱着一定要在大学结束前写完一部小说的信念,没想到就在假期内完成了(这部作品就是《如果,你们说的都是真的》),不多人知道的是,写完这部小说我因盲肠炎进院治疗,若不是肚腩上的手术痕迹,我都忘记了这往事。

我们忘记的事情远超你我的想象,记忆真的不堪一击,根本没什么天长地久可言。

屈指一算,距离大学第一学年已过去九年,明年就是我开始写小说的第十年,写了不少作品,每本作品还是感受到自己很多的不足之处,但我自豪的是,我从来不会写不完一部小说,先不论成品是好是坏,至少我努力完成,也算是我的小小偏执。

我没想到蔡智恒提起以前被人说像村上春树,我感到特别震惊,因我一直以来都被说像蔡智恒,这几年比较少听到这样的说法,或许大家说闷了,或我的写法有些转变,还是根本没几个人看我的书。妄想自己有很多书迷是很乐观的想法,这五年来我在出版界始终站得战战兢兢,能做的就是写好一本小说,尽可能配合宣传事项,能做到不能做的都要做到,若无法做到这个地步,我无法过得了自己那关。不多不少是因为自己是网络写手出身的缘故,深深体会实体书与网络小说的不一样,就是要卖的出去,这也是我后知后觉的领悟。

现在或许还有人觉得我接近蔡智恒的写法,不知道过多十年还有没有人这么觉得,又或者过多十年,有没有人被说他的写法像牛小流。

这几年我自觉在写法上有新尝试,对于故事要求或描述方式都有一些差异,迫不及待想让全世界看看我现在的文字,但想想下,还是按部就班好了,希望会有那么一些人会留意到我的转变,敬请大家期待我日后的文字。

蔡智恒提到,他是一个低调的人,也认为写作者应该站在舞台上最不容易被灯光照射的角落。写作者是应该无法站在舞台中央,在灯光照耀下,对台下观众深深地一鞠躬。不是不能,是不应该。

我恰好是一个低调的人,这不完全是因为蔡智恒的缘故,而是我根本不擅长在他人面前表现自己,而总有一个人会让你爱上写作,我很庆幸我遇到的是蔡智恒,但愿未来日子里,我也能成为他人爱上写作的契机。

【因为写作者所有该说的话,都藏在他的作品中。】

我的文字就是我活着的证明。

2018年3月21日星期三

《不像大人》

长大后才发现,成熟与年龄无关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不知不觉工作好几年了,初出茅庐入世未深的小伙子也来到当立之年,以前迫不及待想成为大人,现在却不想老得太快,还没习惯成为大人,承担未来的不安定。样貌逐渐褪去年少无知的稚气洒脱,取而代之的是不苟言笑的严肃面孔,难以启齿的是,体重渐渐上升,肚子赘肉总提醒着我,我不再是无忧无虑的少年,才发现不管接不接受,我不能永远只是个小孩,就算唱着我不想不想长大,这世界终究会让我一夜长大。

对于未来我没太多想法,隐约觉得只要不给其他人添麻烦,我还是有着很多可能性。我越来越喜欢阅读,以前局限在自己喜欢的作家,这几年尝试阅读不同文体,感觉像闯进了另一个世界的美好,特别是名家散文集,让我学习如何认真生活,只要好好感受生活,总会有说不完的故事。

我觉“别人”还真是奇特的字眼,感觉就像无法容下自己的存在,别人眼中的我,或许也无法容下自己。我不擅长陈述自己的近况,只因根本没特别的事情可以分享,而别人分享着的不外乎是茶余饭后的八卦杂闻,牟取暴利的金钱游戏,万无一失的产业投资,再到生儿育女的心得分享,在我耳里都是无关紧要的小事。就因为这些漠不关心,让别人感觉我是长不大的孩子,永远不会为未来打算,我一阵苦笑,活着真是麻烦的一件事情,还得让别人感觉自己很努力地在活着。

那我有认真过生活吗?我努力工作,贯彻今日事今日毕的理念,也好好照顾自己,每天都固定运动挥霍汗水,饮食方面多菜少肉清淡为主,闲余时间阅读写字看电影,若友人邀约会尽可能碰面,或许在他人眼里过于平淡,甚至有些乏味,但这是我向往的生活模式。一个人要怎样才说得上是成熟,心理学家提过这样的说法,像孩童般玩乐,像成人般工作,像父母般宽容,我想这是一辈子的功课。

法国诗人韩波说过:在富于诗意的梦幻想像中,周遭的生活是多麽平庸而死寂,真正的生活总是在他方。我们想要的往往是自己不曾拥有的,却不问自己真喜欢这样的生活否,殊不知生活本质在于知足。当我们好好感受生活的每分每秒,就能体会抑扬顿锉,饱满丰盈的当下感动。我想我就是无法成为别人期许的那种大人,也乐当永远长不大的孩子,因为这份童心让我对世界充满好奇,也勇于尝试与别人不同的路径,不管是非成败,我可以骄傲地说,我很认真地过生活。
有种说法是,爱创作的孩子永远长不大,我竟然同意这个说法。
长大以后没几个大人愿意把时间花在创作上,毕竟创作堪称是最不划算的投资。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(1月)

2018年3月7日星期三

《尾牙》

尽管懒惰出门,但每次和同门作者交流都觉获益匪浅,也趁这个机会多了解出版社运作,能和平时没交流机会的前辈说几句简直是赚到了,写作路上坚持走下去还是充满惊喜呢。

——————

这是我第一次出席大将出版社尾牙,说来惭愧,明明受了出版社不少照顾,但从来都不出席重要聚会,我都以工事繁忙为由推辞。这一次总编老早放话,道我神隐这么多年是时候露面,我也乖乖就范。出席尾牙后,让我想了不少事情,而这不只是关于写作。

周社长接手出版社后,实行一系列方针改革,出版品上不断精益求精,尽可能与不同领域能手合作,成绩是有目共睹的。之前推出划时代设计的散文集《杂乱有章》更获得知名设计大奖,他笑言,创意是需要付钱的,实则没赚多少钱,想做什么就放手去做。依稀记得周社长曾写下,出版社是时候起飞了。这一趟飞行承载了多少人的期待和心血,为我们本地贫瘠的出版生态带来不小的冲击,百花齐放的书市对读者来说无疑是人生美景。

对于教育,我们能做的不多,还是有着可以努力的空间,林副社长介绍着教育丛书,从事教育的他一直想为本地教育界留下一些记录,经过漫长筹备期和不菲制作费,这一套书得以完成是不少热心人士群策群力下完成。这些日子我们见证了不少荒唐的教育方针,我们经历过这些不如人意的教育课程,未来的孩子又该如何在这动荡不安的教育制度下逆风成长。

最让我动容的部分,莫过于善待作者心血的讲辞。本地文字工作者,心血经营往往和回报不成正比,无数个夜晚的提笔深耕,往往落得入不敷出的窘境,只能安慰自己一切都为了社稷,吃一些苦也是无可厚非。这次出版社做了最大的努力,尽可能让作者无后顾之忧下编制新书,挨家挨户深入采访,历史记载文本口录,做好一本书的心血非读者能想象的严苛耗资——但当今读者心态就是要看便宜的好书,宛如吃饭不懂米价。

在出版界的这几年,我又看见了什么呢?还是离不开那句,写书难,做书难,卖书更难。我记得同门师兄说,出版社都是抱着亏钱的心态帮新人出书,这些日子体验下来更是如此。马总编在台上感谢各界人士对出版社的厚爱,我在台下心道,出版社的努力大家都看在眼里,文化事业不好走,每一本书的诞生都见证着千锤万凿的梦想。

常听业务部同事大嚷生意难做,人手不足的情况下还得东跑西窜,三头六臂都不足应付,但我总觉他们乐在其中,或许这就是他们热爱的文化事业吧!极品同事之间的顽皮互动,少露面的我也略有听闻,就算是道听途说也能感受到他们的融洽,偶尔串场也乐在其中。我就是喜欢这样的出版社,也以身为出版社的一份子为荣,期待着更美好的前程等待着我们——正如大将出版社口号:我的书,我的爱,我的大将来。

出席作者交流会才切实感觉到自己是一位作者?
我能理解这种心情。
——图摘自《食梦者Bakuman》

刊登于星洲日报副刊星云(3月7日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