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7年3月29日星期三

巡礼之年(上)

有一段时间都没和旧相识见面了。

若不是有正事在身,我也不会在城市逗留比较长的时间,城市的空气并没想象中那么混浊,户外温度也比我工作地方好多了,不时还有迎面吹来的微风,让人为之精神一振。这次难得来到城市,我本想安静躺在住宿,好好休息个三四天,特别想到和别人说话是一件麻烦事情,本来我都不擅长表达自己想法,和旧朋友见面难免会辞穷什么,所以让我很犹豫该否约他人见面。歪着头想想,自己好多次告诉他人,若来到城市约出来聚旧一番,这句话我跟过太多人说过了,说到后来别人都觉得我是一个只说漂亮话的人。事实上,我确实是这种说话不负责任的人,我更是一个怕麻烦的人。我想到,这一次不见面,或许就没见面了,于是我逐一信息给不同人,约在这周末好好聚旧,也就开启了我的巡礼之年。

为何说是巡礼之年,都要从村上春树某本著作说起,故事主角为了寻找被隐藏的真相,逐一拜访当年抛弃他的友人们,找回朋友的过程是残忍但值得的,勇敢踏出第一步,下一步就不会觉得彷徨了,就像渐渐上了轨道一样。我出现在城市,基本上是约好和一班从未见面的网友聚会,认识七年以来,但就是从没见过,笑称我从来就是神龙见首不见尾。就连要到见面那天,我还是很犹豫要否出席,特别是最近还发生一些不咬弦的事情,见面难免会把事情摊出来说,陷入进退两难的局面非我所愿。本来约好早上碰面,我临时推辞有事不去,说晚上才参与大伙的活动,我就躲在房间安静地躺着,突然接到大学同学的电话,问我要不吃个午餐,我果断答应了。

上次与他碰面也是一年前的事情了,某种程度上是我私下联系最多的大学朋友,几乎每来到城市都约出来碰面,明明是两个不同世界的人,也没什么共同话题,但就是那种见面不会尴尬的朋友,每次约他出来,他没有一次是不行的。我看着他一如往常的笑脸,想到以前也不是没发生过闹僵的局面,原来矛盾随着时间会渐渐消逝,这或许也是人与人之间微妙的相处之道。我和他说起自己本来是该出席某聚会的,但我临时爽约只因不懂面对大家,他稍作沉默,随即笑道,就当作朋友见面而已,就算意见上不合,但也是多年认识的朋友,这难道不能构成一个见面的好理由吗?

我不断告诫自己,尽可能当作昨日矛盾和今天碰面没关系,就连站在门铃前,我还是很犹豫,打开门后迎面而来的是,不曾见面过的他们。有人说过我是典型天蝎座闷骚型,不相信星座的我,竟也慢慢接受这说法,明明在网上无说不谈,真实见面了却不懂该如何说起,庆幸的是游戏活动能够带动气氛,不用思索该说什么大家热衷的话题,或担忧谁又被冷落了,虽然我知道被冷落的通常是我自己。

还以为赏脸露个面,这聚会也就划下完美句点,但还是被主管叫去,说一定要趁这个机会和我谈谈正事。我那时候只觉可笑,本想说不合群的燕子是时候离开队伍,但我还是忍住说没问题,只是我和主管难免会意见不合,所以我叫了另一个同伴陪同,结果在马路上上演拉锯战,不知情者还以为是黑社会寻仇,引来不少路人旁观,我这辈子还真第一次和别人在路边大吵大闹,虽然吵的是我而已。最后还是移师到咖啡店,一开始都陷入沉重僵局,毕竟不曾会面也不懂如何开口,果然网上说的话再多也不过是云端上的瑕疵。最后还是我摊牌了,表达自己真实想法了,以暂别作为句点了,气氛太沉重了,说话语气也太重了,但某种隔阂与此同时也消散了。

我大部分时间都在胡思乱想。


(待续)

2017年3月22日星期三

没有色彩的……(下)

(文接上文)

 如果你读到这里觉得这家伙实在是太过情绪化了,那我只能装死一下,称这就是我常写的东西。正如我不厌其烦地重复,写下这段文字并不是当下不开心,只是有些事情默默想了很久,一直在胸口翻滚着,时机成熟才化作笔尖下的故事。那时的我或许是不快乐的,但文字往往有洗涤人心的效果,这也是我一直所坚信的事情。到最后我到底从这本书学会了什么,其实也没什么领悟,只是开始接受每个人都一样,我们都有着自己畏惧的人与事物,但却不能不硬着头皮面对,只因这本来就是活着的一部分。

就好比深夜,在一艘远航的船上,自己人在甲板上忽然被扔到了海里的感觉。
自己多次说,去KL就会找某某会面,累积下来竟然有十个手指这么多的名单人选。我并不是想表明自己交流广阔,只表示自己认识太多热情的朋友,有生之年能遇到他们太幸运了。当我发送信息给甲,他说真的好久没见我了,好多事情都变得不一样了。我听到时心情压抑的无法多说什么,太久没见面似乎变成一种残酷的关系,我开始为没能关心这位朋友感到痛心,因我们曾是那么亲密的存在,最后看他放出笑脸,我都觉得是苦笑。多少年前深交的朋友也变得不闻不问,就算有机会碰面我却真的犹豫了,只因我不怎么会说话,仿佛忘记了自己当初如何和他说话。这种不安感就像书里记载一样,要找一个好久没碰面的朋友说些什么,瓦解什么误会,真是太不容易了。然而故事来到这个年龄,总是会被柴米油盐给绊倒,说好和某朋友小酌几杯也说几年,只因我现在连同学会都缺席了。

深究其中的原因,直至背后的事实明了,直视这种过程一定很恐惧。
书中的作坦言,怀疑自己下意识杀害了挚友,而黑妞直说也怀疑自己过,某种程度上他们都杀了挚友。这一幕我有种悲从中来的壮烈感,我明白这种不安定的心情,但事情陷入无法婉转的局面,都怀疑着是不是自己做错了什么,才会让事情变得棘手。人生的瓶颈总是让人窒息,很多时候我们连保持呼吸的力气都没,根本不敢想象自己能够做些什么,就算那件事情根本与自己无关。又或者,别人事情终究是别人的事情,若过于计较别人的事情,只会让自己钻进牛角尖,就算怎样大放厥词,也不过是自寻烦恼,在别人眼里又算的了什么。

也许我根本没有所谓自我的存在。没有说得出的个性,也不带什么鲜艳的色彩。
我约了一位长辈会面,心想我们还有一些工作还没跟进,他也二话不说答允,他信息回复,“你最近好吗”,我却没能即刻回答,反问自己最近好吗?最后我以“挺好”回应,草率结束话题。我最近还好吗?虽然是他一番好意询问,但我却感觉这句话打在心头上。我最近似乎过的不好,这也是别人告诉我的,正如别人问,怎么总是写一些比较情绪化的文字,似乎心藏很多心事。我听了只是冷笑,心情好并不会想写太多,写作某种程度上似乎能治愈人心,原来这就是写作的理由啊。可我更多时间是在反复思考,从一些鸡毛蒜皮到触手不及的事情,我都不断在想,为昨日的话语,今日的心情,甚至未来的祈求,我都不断在想着,怎样才会变的更好一些。

不知为何,恰如其分的话总是姗姗来迟,错过最恰当的时机。
这几年我总想着大学经历的事情,当然想的都不是什么好事情,好的从来不会被想起,记忆只留下不好的,正如情歌不悲不被人记住。偶尔临睡前会想起以前脱口说出的那句,太过残忍了,也渐渐明白不过是无谓自尊心作怪,我并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伟大忠诚。就算后来遇到一样的处境,始终还是无法及时说出最好的回答,往往都是事后诸葛亮,纵然知道已无补于事。这种话听起来好听,但难听就在于这好听了,太多人把话说的好听,做的时候却不如说的那样好,自己何尝不是一样。只能在力所能及范围,竭尽心思完成一些该完成的课题,就算做不到我也不会逃避,只是姗姗来迟的不只是话语,还有一些后知后觉的决心。


虽然更多是胡思乱想,但我渐渐明白,人生多的是无可奈何的事情,也没什么好可惜,正如没有色彩的我一样。

哪怕记忆能掩藏,历史却无法改变。

2017年3月16日星期四

没有色彩的……(上)

自从大学时看过《挪威的森林》,我就没看村上春树的书了,只因那时我看得不怎么明白,说是一头雾水也不以为过。里头的性爱描述(或许这就是外国风情)让我看得目瞪口呆,而且描述方面有些看不懂,更可能是因为我不懂人间事故,这部小说断断续续看了一年才看完。那天起也不再看他的书,心道最有名的这部我都看不懂,其他的更不用提了。偶然和朋友谈起这部小说,提起一些小说难免会牵涉面红耳赤的描述,他笑说曾在图书馆找到这部书然后和老师投诉图书馆藏着不良书籍,老师很认真地告诉他,不要用世俗眼光看待文学书。我听后,多想大喊,老师我不过是凡人而已。

神奇的是,随之年龄渐增,我也渐渐读了更多的书籍,读了《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》《野菩萨》,看到毫不掩饰的大胆描述,不禁暗呼原来这也是文字的一种表现方式,对于文字也有更深一层了解。友人和我说,不要被表面大胆描述给迷惑,要正视隐藏里头赤裸裸的情感。我之后也开始认真思考,人生不也是一样道理吗?看似大胆狼狈不堪,其实我们内心也有着一样渴望,撇开躯体枷锁,我们本来都是平起平坐普通不过的人,或许这就是生命中不能承受的轻。

早些日子在台湾书局读了村上春树的《身为职业小说家》,顿时惊为天人,并不是从这部散文集学到什么写小说的100个方法,而是学会了身为小说家该有的态度。我们是为了什么写作,也该为了什么而继续下去,这都离不开自我纪律,简单不过的道理,但或许一生也未能看透。带着这份期待我就阅读了《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》,读完那刻当下庆幸自己有读这本书,甚至还因此郁郁寡欢了一段时间,只因一些描述让我实在开心不起来。

思想像胡须,不成熟就不可能长出来。
每当我刮胡子都难免想到一个趣事,那时我还是学习刮胡子的年龄,我托妈妈帮我去百货公司买一个刮胡子刀。回来过后她告诉我,在百货公司遇到我朋友,他们两个就在那边兴高采烈谈了起来,最后他们好言相劝我不要在这年龄刮胡子,不然胡子会生得更为茂密。我听着当儿感觉莫名好笑,我也不是非的要刮胡子不可,但总不能让胡子恣意生长,印象中一些朋友就是不修剪胡子给人感觉有些颓废。这种感觉就好像明明年级不小,却拒绝长大一样,但我知道刮不刮胡子,我们总会被肚腩给提醒,是时候留意时间逼近的步伐,好好想想自己该成为怎样的大人,反正就这样悄悄长大了。

我这个人之中也许潜藏着什么扭曲了的、歪斜了的东西。也许就像她所说的那样,我真正的一面是看表面无法想象的,就像是一直藏在阴影中的月亮的侧面那样。
虽然想说自己擅长掩饰情感,但这么想就觉得无地自容了。认识我的人都说我过于直肠子,喜怒哀乐全写在脸上,根本不用问就知道我心情如何。或许这也正好反映在我的文字里,但当然这不是说自己写的多么了不起,相反的我反而想讽刺自己写的不怎么样,因我写的东西都是自己的心情,我并不确定这是好事还是坏事,乍看似乎是少了一些变化。我阅读时候常常在想这些文字,这些文字作者是怀抱着怎样的心情写下,怎么可能写出这样了不起的文字,突然想到以前被马来同事知道我有写作的习惯,出乎意料的他不是说什么漂亮话,而是说写作的人都必须心思细腻。心思细腻这么说也没错,但我总觉得想太多的成分比较高。

直言相告永远会带来最好的结果。
这部小说里我最无法接受的,恐怕就是为了一个未确认的事实,而把一个朋友隔绝十多年,而且是集体杯葛。细想后却也不至于是不可能发生的地步,只因我何尝不是习惯性把不喜欢的对象从视线隔绝,或许这也是性格怪僻的一种吧。于是我开始看清自己,也开始看看身边事物,若有什么想说的还是直言,若真的不喜欢就勇敢说不,勉强的感觉一点也不好受,每个人不多不少也曾勉强自己什么,只是相信勉强或许会带来幸福。可惜的是,勉强下去倒不是什么坏事,也不是意念不合的瞬间冲突,而是发现原来自己好不习惯和他人沟通,就连多说几句的心思也没有了。

千万别因为懦弱和无聊的自尊失去心爱的人。


(待续)

2017年3月9日星期四

超能力

虽然标题写着超能力,但这篇文章和超能力没什么关系,顶多是扯到能力这几个字。正如我读着这本标榜着幽默诙谐的人性推理剧的推理小说《超能力师事务所》,但这本小说和推理也没什么关系,顶多是扯到超能力这几个字。虽然这文章乍看以为是书评观后有感,但也和这本书没什么关系,顶多是扯到有感这两个字,更多是我的一些胡思乱想。

几天读完这本小说,一开始觉得这种程度也算推理有些失落,因用超能力解决谜团是较不符合推理小说守则,但细想这本书或许重点不在推理,而是封面写着的人性推理剧。人性总是比诡计更加扑朔迷离,让人心寒的往往是前者,我确实从这本书读出人生处事,小人物的挣扎永远让人心疼,只因自己也是渺小不过的人。我们该如何面对这世界,若我们无法适应这世界的节奏,或许只有从接受自己开始,才能说得上好好过自己的人生。

咬橡皮筋的滋味,有点苦苦的,好像很好嚼,又似乎不好嚼。不懂是不是上了年纪的关系,比起大风大雨的动荡刺激,倒更喜欢连绵细雨的简单舒适,不只是做人处事上,或者是吃喝玩乐方面,越来越有种老头子的错觉。一提到变老这用词,大部分人都不愿认老,反而说自己心境年轻,永远不想长大也乐得自在。那我会抗拒变老,还是我还没长大就老了,我想起张曼娟类似说过,不会抗拒岁月痕迹,只因想看看自己六十多岁的样子。或许一如刘墉提过的,会从自己身上看见亲人的模样,当爱是一种美丽的疼痛,我才发现人生就如咬橡皮筋一样吞不下去。

不管拥有多么划时代的力量,只要无法控制,都是帮倒忙。成年以来常听到,这个人能做事之类的话语,每次听到别人这么说(就算是说我),我都有种莫名厌恶感,或许是不喜欢被他人任意打量。或许说这句话的人,多少都觉得自己是不错的,才会这样打量别人的一举一动,然后下了不负责任的结论。有些人为自己拥有的能力感到恐惧,更多人因为没有能力而感到恐惧,我们都害怕变得和别人与众不同,所以不断地把自己变得和他人一样。我确实相信着有些人有着特别力量,也确实与众不同,但就是少看到帮得上忙的正面能量。

明明没做坏事,但只要身体一天是这样,人生就注定充满不幸。既然这样,至少给我选择的权利。某天我打开电邮信箱发现是某慈善团体的致函,问我愿意贡献一些心意否,回想起来上次做好事都不懂什么时候,念动于此就果断就按了发送键,贡献那微不足道的心意。写在这里并不是想说自己好了不起做了什么,只是忍不住在想,什么时候自己也变得那么漠不关心,对人对事对善对恶不爱多理。每天不少人在自怨自艾着不完美,自己何尝不是只选择不说,或许想到这么多人在喊苦,那应该没有人是不苦的,也开始明白啤酒苦得正是时候。

犯罪的阴影,比不上人心的幽暗可怕我们每个人都有罪,犯着不同的罪,我能决定谁对,谁应该要沉睡,争论不能解决在永无止境的夜,关掉你的嘴唯一的恩惠,我这几年才稍微听懂这几句歌词。有时候难免会为他人的罪行感到悲愤,语到激昂处甚至破口大骂,但想想自己也不那么完美。这样的自己早已失去埋怨的权利,或者更大可能是我选择相信人类多一些。可我难免在想,什么都不说什么都不做,又真的说上正义否,更或者这就是假正经,一如一向唾弃他人虚伪的笑容,自己早已选择不苟言笑,只觉激烈争辩的嘴让人感觉疲惫。

若能选择拥有一种超能力,应是选择瞬间移动,汽油贵没办法。

注:
-图源自网络。
-粗体字为该小说内页内容。
-斜体字为歌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