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30日星期四

《打书这几年(上)》

配合新書的緣故,寫了這幾年在書市掙扎的感想文,技術含量不高,不過是小牛對於出版的一些遐(瞎)想。

沒錯,這就是傳說中十個你不能不懂的打書方式,不論你是菜鳥還是老鳥,都不該錯過這篇文章,看到最後一行我跪了(早就想這麼開玩笑啦!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这几年不乏和出版社同仁见面的机会,每次见面都无可避免聊到如何卖书,就连“吹水”时间都聊书,可想而知这年头出版社工作并不好过。在出版界浸淫了好几年,让我深深体会本地书市的艰难,有者打趣说,要害一个人就叫他去开书店,这句话逗笑了我,也很快地落寞了。

大将出版社社长周若鹏先生说过,是书难卖还是作者不会卖书?这句话一直围绕在我心里无法忘怀,根据这几年对本地出版界的观察与折腾,我含辛茹苦整理出“十个你不能不知道的打书方式”,不论你是菜鸟还是老鸟,都不应该错过这篇文章!

书市持续低迷,不能否认这是一个作者行销的时代,这几年本地卖得最好的书籍是李欣怡《欣想事成2》,除了作者高人气加持外,她多年来用心经营专页,也有了固定的读者群,天时地利人和之下,销量一再创新高,就连隔年的续作也卖得满堂红。人气绝对是销量的关键!那问题来了,默默无名的作者又该怎么为自己打书?

我认识一些年轻作者,提到不明白为何出书要帮忙打书,我当下好想把头敲去他的额头,连作者都不打自己的书,那么这世界上就没人会帮你打书,无疑是听天由命了——这也是我近年才明白的事实。

打书策略从确认出版的那一刻就要认真思索了,而不该把卖书责任一干二净地推给出版社。如何为书本取名也是一门大学问,不难发现现今的新书标题可是一山还有一山高,没有最长,只有更长,尽可能浅白易懂,朗朗上口,让人留下深刻印象,编辑部为书名竭尽心思让人肃然起敬。我近期看过最长的书名为《如果可以躺着,谁会想跑?如果可以跑,那就别躺着!》,读完都觉有些绕口。

标题直白也不是坏事,看似少了文字美感,但能让读者简单明了这书的内容方向,也算宣传到位,好比我瞄到《药物猎人:不是毒的毒 X 不是药的药,从巫师、植物学家、化学家到药厂,一段不可思议的新药发现史》书名,清楚了解这是我感兴趣的领域,毫不犹疑就下订。如何在标题直白和篇幅取个平衡点,就要看编辑部和作者的共识了,有时标题短短几个字反而画龙点睛。

请务必认真思索文案,更简单的说法,想想这本书有什么卖点或特色。根据我的观察,本地出版品,特别是小说方面,都无法达到充足的宣传效果。封底写着的资料连文案也说不上,不过是故事简介,逛书局一圈,大部分人应该就只记下出版社或作者名字而无法记下作品名称,就算花一大把钱在公关宣传,却不用心经营每一本书的宣传文案,对我而言是本末倒置。

相比日本和台湾出版品,几乎每一本小说封面都有着让人折服的吸睛文案,就算对这本书一无所知,眼睛扫过的第一印象就难以忘却。近年让我回味无穷的新书文案是日本作家凑佳苗的《反转》,“完全被骗了!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!”,读完这书后觉得好看之余,也觉得这书配得上这精彩文案。如果连作者都无法为自己的书想到任何卖点,那么请检讨这本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出版。

好的文案,往往来自好的口碑,若对作品有信心,邀请他人为作品写下推荐语是有利无害,就算读者对新晋作者一无所知,但翻阅当儿看到熟悉名家写下推荐语,也对这书多了一份好奇与关注。

不想依靠他人的扶持,那就写下自己的出版感言吧!后记里应避免死板地感谢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,多谈这本书对你的意义,为了什么而写下这本书,我相信这是广大读者更为热衷的事情。有者买书前会认真读读后记,才决定要不要买下这书呢。

打书的前提是有书可以打。
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(28/8/2018)

2018年8月22日星期三

《取材》

有人问过我,如果有一天成名了,会不会考虑成为全职作家。

我的答案是肯定不。

除了不成气候,也没读过太多书,我觉得躲在房间是写不出什么东西。文字或许是联系世界的桥梁,但不问世事就感受不到人性百态,别提写出感动人心的好文字了。

深入取材,深入描写,才是成为好作家的不二途径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某天我发现我写不出东西了。

这句话别人听在耳里,多半说写作遇到瓶颈是正常不过的事情,若创作生涯上从来没遇过什么阻滞反而是天方夜谭。默默浏览旧作当儿,惭愧得无地自容,多是为赋新词强说愁,一些心情过于矫揉造作,一些描述不够大方得体,说到底我还是一个不够圆融的年轻作者,对于人生我还是看得不够透彻。

这些日子陆陆续续读了一些散文名家的作品,他们笔下的经历无不让人拍案叫绝,不不论是房慧真笔底波澜的采访,三毛四海为家的流浪,阿简浪迹天涯的独骑,桦真关怀备至的医德,还是蔡兴隆小城生活的朴实,一页页都印证着他们如何用心过生活。是的,写出好文的人往往都是有故事的人,就是因为他们真诚对待生命,这些生活体会都是一篇篇感动人心的好文。

写作灵感无处不在,在乎作者怎么从生活小事铸成文章,我是认同的,尝试写文章的这几年,我比以往更认真观察身边人事,尽可能捕捉生命中瞬间流逝的感动,写到后来发现一些观点重复引用,不禁苦笑自己没什么可写的故事。我过于安分守己,生活一成不变,在舒适圈赖死不走,自然没太多的故事可以分享,勉强写成文章只沦为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文章,不禁有些心灰意冷。

我不活跃于户外运动就连社交活动也兴趣缺缺,我的世界围绕着自己打转而已,就连我妈常笑言,这孩子从小到大都不爱出门,拿起一本书就能坐着一整天不声不吭,我总微笑不应,只因我太不擅长与他人沟通,躲在家里自得其乐。近年工作上了轨道,我不时会到国外游玩,每到一个新地方,都觉和自己过去的经历俨然不同,这世界辽阔得很,多的是我不曾听闻的奇人异事,我自以为是的魔幻怪诞,是别人的真实经历,更显自己的渺小无知。

生活不如意事常八九,没有谁的生活能永远安稳,人生多的是麻烦事,但对于创作者每个烦恼都是写作素材。生活解决不了的,让文字代替说话,善用每一个烦恼,整理思绪后的心情记录,不多不少也能让淤滞的心释怀一些,就连烦恼也变得理所当然,果然创作者就是自寻烦恼的一群人。我想,只要多读多写多感受生活,写作路上我还是有着很大的进步空间呢。

办公室走廊常看到猫的踪迹,我也想像它这样悠闲。


2018年8月21日星期二

还是有一些忙

刚过去的几个月都马不停蹄地制作新书,连觉都睡不好,更别说要花心思写一些东西。还以为这个月过去了,会有一些闲余做自己喜欢做的东西,就好比终于可以写小说了。

其实也没说有非写不可的小说,就觉得是时候认真想想,也默默想了2个月……觉得还不是时候(之前也是经历过还没到时候的故事)

正当我要认真想想的时候,又接了一些工作,其实也没必要卖关子,是关于编剧的工作,但大家不要太震撼,因为是朋友介绍的,也不是只介绍给我一个人。

出乎意料,我的反应很冷淡,不是很想接触这一块。也不是因为之前遭遇所致(如果你记得),就觉得时间上已经分配不来,我清楚编剧流程和压力,而且没有故事创作的自由与满足感。

我还是答应尝试了,什么都不做总比错过了后悔,但我会以搭档方式进行,即不单独进行,这么一来应该能应付了。

可我这几天忙着做影片的时候,心想糟糕,怎么花这么多时间在这种无聊的东西,应该去写小说或构思剧本或看书更好,然后做完影片后我默默看书了一整晚,觉得自己还是喜欢看书多过创作,因创作的瓶颈压力真的不是每个人可以承受(就别提卖得好不好)。

可我还是会继续创作,特别读了香港作家陈浩基的大作《13.67》,深深为他笔下的推理旋风给迷倒,比较起来,我的文字太稚嫩了,也让我产生无比热诚,一定要好好继续挑战推理这一块。

小说是会越写越好的,推理小说更验证这句说法不假。

我还在挣扎着要不要整理九流系列,试试投稿外国出版社(是有这样的做法),但我真的有些懒惰,看了某台湾同门作家最近又出新书(明明年头刚出),觉得自己也该追上他的步伐。那一天,我重新看了九流原稿,比起发表的版本,原稿更有趣,我相信自己不是容易满足的读者,但我能满足于这故事,可能这故事比我想象中的更有潜力。

那么剧本呢?其实我很想放弃,兴趣不大,时间不够是事实,更大的原因是,我感觉我的视野还不够辽阔,这样写下来的影视剧本也不过沦为他人口中的笑柄。既然这样,不做也罢。

下个月又要上台演讲,对象是中学生,和桦真医生搭档谈散文创作,这是我第一次上台说散文,我会努力。

刚刚在博客阅读列表看到《如果,你们说的都是真的》读后感,看了很感动,也很温暖,每个创作者都希望这样被珍惜吧 :)

2018年8月15日星期三

《卖书这几年》

早前文坛前辈久违推出新作,恰好碰上他的生日,他巧妙写下,与其献上生日祝福,不如买他的新书,这会让他更快乐。看到这行字,我默默抄下来,或许下次生日那天可以用得上。
__________

前些日子和某作家喝咖啡,他问我最近没出新书吗?我笑说暂时不了,书好难卖,他回复既然知道还出版这么多本书?听他这么一说,我也觉得出书真是自讨苦吃。

我妈打扫房间时,会冒出这句:“存书囤在家里不是办法,还要出书到什么时候?”每次我都含混带过,心想能卖几本就是几本,静心等待有缘人敲门的那一刻。我推出第二本书时,曾尾随编辑来到仓库点货,他随手指了仓库一角,高高叠起的新书包裹让我止步,他拍拍我的肩说,“这几年要好好帮忙卖书啊!”那个画面至今仍烙印在我脑海里。

于是我开始思索“有效率的卖书方式”,这还真考倒我。内向的我不曾主动销售给朋友,连朋友聚会上我都不多谈。朋友好奇问起,我都说该买的就会买,强迫也没用,应了那句“有麝自然香,何必当风立”。

这些年也不乏要求送书的人,称朋友一场不要这么计较,就算没那么熟络也说送他一本帮忙推广,我一开始对于送书也挺看得开,然而有者打趣说是不是卖不出才送给他?有者把书收在厕所,方便他一边如厕一边阅读,更甚的是有者拿书当作电脑垫。我才醒觉他们根本不珍惜我的心意,自此也不再轻易送书给他人了。

也不能说完全没人愿意支持,一对老同学情侣每次都会和我买新作,让我感动的是,明明两人买一本共读就好,但他们都买两本,说想为我打气一番,看好我能在文坛有所斩获。他们的支持这些年来不曾中断,这份心意让我珍惜到现在。

曾以为海外国家如台湾书市会比较乐观,但认识一些台湾作者后,才发现也没好到哪里去。名不经传的作者依然辛苦在挣扎,不多不少会受到旁人冷眼。但有谁不曾煎熬过?就连日本知名作家东野圭吾也曾经历低潮期,但他告诉自己,只要持续发表,至少不会让读者忘记自己——这样的写作心态着实让我感动。

见城彻在《编辑这种病》书里提到,“不能畅销,何必出书”,这句话宛如一道雷击劈在我心上。对啊,书卖不出去就不具意义,作者是为了什么而出书,卖不出去就是浪费资源,出书岂不是一种自我满足?这句话困扰在我心里一段时间,我和熟友提起,他认同这句话,所以出版的作品必须是好书,尽可能为这时代留下好作品。

若你读到这里,是否觉得牛小流不知不觉也变得满身铜臭味?这几年的出版经历让我明白,出版业并不是慈善事业,它本就是一门生意,如果可以赚钱,谁要亏钱?但出版社就是抱着亏钱心态出书,就算无法畅销,作者至少努力配合,不辜负出版社的栽培。

那,又是时候转换跑道写一些能卖的书吗?至少现在的我,还是想写自己想写的故事,就算没能继续出书,也不会彷徨。

我常说,每个人都需要鼓励,在写作路上更是体会深刻。若你真心喜欢一个作者,绝对不要吝啬你的鼓励,支持就是最好的鼓励,而这胜过千言万语。

那天姐姐说有同事孩子读了我的书,说非常好看,我听了很感动。
这些书是别人通过她下订的,能卖几本就是几本,也很鼓舞了。
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(14/8/2018)

2018年8月8日星期三

《柜台故事》

服务柜台,是一面照妖镜,是人还是妖怪,无所遁形。

就连《药师侦探事件簿:请聆听药盒的遗言》里形形色色的柜台故事,其实一点也不遥远呢(好强大和顺便的打书!XD

——————

以往朋友聚会都聊求学烦恼,踏入社会工作自然而然聊起工作煎熬,人果然是擅长抱怨的生物,自以为万物之灵,实则冥顽不灵,可笑的是这些晦气话往往是加深情谊的灵丹妙药,和朋友聊起服务业面临的大小问题,还真让我哭笑不得。

顾客是我们的衣食父母——曾几何时这句话已是销售人员的口号,就连综艺节目也常用这句话来表达对观众的感激,为了多一些营业额,还真把顾客当作父母来对待,千依百顺任劳任怨,只差没躺在地上任由踩践。一些顾客看港片多了,给钱时像周润发大侠风范挥洒自如,一把钱扔在桌子上,销售人员还得满怀感激这笔钱没丟去他们的脸上。

从事美容业的甲摇头叹息,称为顾客解惑是正常不过的程序,花上一小时不等的唇舌招待顾客,最后换来顾客一句谢谢回应,也不是什么罕见事,只是那边厢看到顾客走进隔壁档口消费,还是忍不住有些怨天尤人。一些服务业一天就只能服务特定数量的客人,无缘无故取消预约,看似不痛不痒,实则为店家添了极大的麻烦,总不能同时间接受两位客人的预约,若顾客爽约只能自叹霉运。

贪小便宜的顾客心态众人皆知,竟随着不同店家有不同对待,开办西药店的乙称最受不了就是每位顾客进门开口就是人情价,明明到百货公司或杂货店都不会杀价半分,更别提电影院或高级餐馆,到了西药店却很有默契地要求降价。从事书业的丙在旁附和,办了血本无归的促销书展,一本书半价出售,顾客仍天真无邪要求降价,倒不如干脆要求送他一箱好了。

在旁的丁冷笑半声,称最为难搞的顾客不是讨价还价,而是蛮横无理。从事医院柜台的他每天面临难缠顾客,不是埋怨等候时间长,就是投诉服务素质低,若无法及时安抚顾客情绪,劈头就是一句,我也是纳税人,你领着我的税钱工作,就该给足应有的服务态度!

难听的话在柜台不少听,久而久之也习以为常,多的是哭笑不得的案例。曾有病人遗失药单,从没在这间医院拿药过,在柜台大吵大闹说医院总能查到他的医药记录,但就是无法弄清楚他的药单,基于安全考量下建议他给医生检查身体。他眼看无法得逞就在柜台大吵大闹,称这间医院草管人命,病人水深火热仍不愿伸出援手,洋洋洒洒说了半小时才悻悻然离去。

柜台故事日日精彩,大笑当儿也顺道反省自己是否曾是刁蛮顾客,给别人方便就是给自己方便,人人为我,我为人人这句话也不是没道理的,谁知道自己哪天会坐在柜台应付客人,也会感激斯文讲理的好顾客呢。

每个人都需要被尊重,无关职业。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(五月份)

2018年8月3日星期五

出版作品:《藥師偵探事件簿:請聆聽藥盒的遺言》

【書訊:是藥師還是偵探?

這是我在台灣推出的第一本推理小說,為了這一天,我花了10年的時間!

《藥師偵探事件簿:請聆聽藥盒的遺言》
作者 / 牛小流
出版社 / 要有光(秀威資訊)
出版日期 / 2018-08




專業藥師 X 一流偵探
知識推理 X 日常推理


歡迎光臨便宜西藥房,不買藥難道要推理嗎?
推理前吃顆定心藥丸,醞釀十年的自信之作!



“這是我這些年來最想嘗試的推理題材,那就是將藥理與案情融合在一起。”



一間看似平凡無奇的藥局,居然有偵探坐鎮? 
「謎團像疾病一樣,必須對症下藥。」店長如是說。 
在這裡你可以找到各式各樣的藥品,或是,來聽聽那些不為人知的都市傳說。

.

【本書特色】
* 菜鳥藥師、低調藥師聯袂辦案,最「不務正業」的「職人」偵探組合,冤家型的拍檔組合。三分胡鬧加上七分專業,如日劇《王牌大律師》般十分歡樂的推理故事即將展開! 
* 充滿南洋風情的故事背景,宛如英國BBC電視劇《Death in Paradise》加勒比海熱帶小島的推理影集,感受強烈異國風土民情的日常推理。

.

【故事簡介】 

凱瑟琳是便宜西藥店的實習藥劑師,上班第一個月就遇到竊賊,差點要賠上薪水,幸好攻心計奏效,套出嫌犯真話,想來可以將功贖罪,嫌犯卻在歸還藥物的途中意外身亡,警方依據環境證據和關鍵物件判斷是他殺案件,居然還在現場找到西藥房售出的藥丸! 

「我們現在該怎麼做?」阿琳戰戰兢兢道。 
「當然要找出兇手,稍微想一下就知道是誰了。迷團像疾病一樣,必須對症下藥。」蘇店長攤手道。 

這位愛放大話的店長到底是何許人物,連警探的妹妹都來向他尋求線索? 

意外死亡、他殺案件接二連三跟這間店扯上關係,難道這裡的風水有問題? 

菜鳥藥師和低調藥師不務正業聯袂辦案,究竟是藥師還是偵探? 

三分胡鬧加上七分專業,十分歡樂的推理故事即將展開!

.

【職人熱烈推薦】
* 吳信廷 (藥師/前輝瑞藥廠副總經理/比利時UCB藥廠台灣暨韓國事業單位主管)
* 吳奕品 (馬來西亞醫生/作家)
* 陸燁華 (《超能力偵探事務所》作者)
* 提子墨 (小說作家/書評人/博客來推理藏書閣選書人)
* 楓雨 (《伊卡洛斯的罪刑》作者/台灣推理推廣部版主)
* 鄭良茂(藥師/曾任台灣東洋製藥公司廠長)
* 樺真 (馬來西亞醫生/作家)

.

【適讀對象】
若你:
*喜歡醫師作家理查.奧斯汀.傅里曼(Richard Austin Freeman)筆下的「科學推理神探」宋戴克博士(Dr. John Evelyn Thorndyke) 
*喜歡日劇《王牌大律師》 裡歡樂的職場故事
*喜歡英國BBC電視劇《Death in Paradise》 裡異國風土民情的日常推理 
*喜歡日本作家東川篤哉筆下的幽默推理故事
*從事醫藥行業(特別是藥劑師),這書裡的內容絕對會讓你莫名親切
*對醫藥知識一無所知,也能從這輕鬆推理故事得到一些科普知識
*好奇如何將藥理與詭計糅合在一起(別擔心,詭計才是案件核心,藥理不過是輔助)

.

【作者簡介】
牛小流 
80後,馬來西亞人,現為一名醫院藥劑師。 
寫推理小說,也寫純愛小說,一直堅持「想成為文字裡的小丑,用文字感動世界」的信念。

.

【出版感言】

得以在台灣出版社出版作品,對我來說就像做夢一般的事情,一直不敢奢望有這麼一天,非常謝謝要有光(秀威資訊)出版社願意給我這個機會,也謝謝願意為這部小說寫下推薦語的名家們,一字一句都讓我受到莫大的鼓勵。

一想到要踏上高手雲集的海外舞台,我可是壓力山大,或許意識到自己還有很多不足之處,寫作技巧不夠純熟,閱讀書目不夠豐富,但我也只能告訴自己要撐住,能夠站在舞台上就要好好拼下去。

而我不知不覺投入推理小說創作已有好幾年的時間,每次構思案件都好想撞牆,也不知道自己是為了什麼而繼續下去,而友人近日一句:希望以後可以聽到“日本有東野圭吾,大馬有牛小流”這樣的宣言。這句話讓我感動了好一段時間(但大家千萬別急著拿雞蛋丟我,說我妄想與東野圭吾相提並論……)。

我這些日子的出書心語絕對是,寫書難出書難賣書更難。那,為了什麼要持續創作下去?我想,是為了讓世界看到我吧,只要堅持多一些,或許就能讓多一個人看到我的文字。一想到還有這麼多人在後默默支持,我還是無法在創作路上輕言放棄。

回到這部小說,說是醞釀十年,說穿了是我能力不足,才需要這麼長時間的嘗試與努力吧!這些日子的跌跌撞撞,才成就了現在的我,而這部作品是我的自信之作,已盡可能將這部作品寫得完整了,這是現在的我所能呈現最好的推理小說

最後請允許我這樣任性地介紹自己,“我是來自馬來西亞的牛小流,是藥師也是偵探,不,推理小說家!”

如果你覺得這部作品不錯,不妨考慮把這書加入你的書櫃,因為我真的很需要你的鼓勵。:) 

.

預購開跑中,不要猶豫,馬上搶購!🙆‍♂️🙆‍♀️

.

馬來西亞網購服務👇
城邦閱讀花園:https://bit.ly/2v2MNN4

台灣網購服務👇
博客來:https://bit.ly/2M3FJ9x
秀威書店 : https://bit.ly/2OguEDM
金石堂:https://bit.ly/2mR8Xh1
國家網路書店:https://bit.ly/2LBkJKg
TAAZE讀冊生活:https://bit.ly/2LqrkIv
誠品網路書店:https://bit.ly/2NXhKcX
iRead灰熊愛讀書:https://bit.ly/2AsRQfg
三民網路書店:https://bit.ly/2mYftCR
華文網網路書店:https://bit.ly/2v2B69u

電子書平台👇
Google Book:https://bit.ly/2AbwBOU

當然和我購買也可以喲,歡迎留言或私信詢問~😉

2018年8月1日星期三

《药师这几年》

那天听电台广播,某本地作家说他用画家的身份支持作家的身份,我虽很想说,自己不也是用药剂师的身份支持作者的身份,但细想下来,何尝不是用作者身份支持药剂师的身份,通过文字的不断检验,对人对事都有更好的领悟,没有一块人生拼图是白费的。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编辑曾建议我以药剂师的经验,写些职场体验的文章,我是药剂师没错,却不懂如何下笔。原因无他,因为我不觉得自己是很成功的药剂师,也说不上什么心得可以分享——我是一个平凡至极的医院药剂师。

药剂师是怎样的工作?顾名思义,药剂师就是知晓药物知识的专才。撇开大众熟悉的派药工作,在医院任职的药剂师也参与化疗调配、营养剂调配、血液药物测量、学术研究等不为人知的工作,有者更担当药物咨询柜台,提供及时准确的药物资讯。以上所述的工作内容,我只在实习期间参与过,成为执照药剂师后,我就被分配到偏僻小镇的医院任职,并以仓库药剂师的身份工作至今。

我相信大家对于仓库药剂师可是闻所未闻,而仓库药剂师的工作就是管理药物仓库,负责处理采购预算和药物物流。这也意味着我的例常就是与文件为伍,其他部门会依照需求传送订单给我,我就确保医院药物处于充足状态,周旋于同僚与供应商。若门诊部来电劈头就是一句救命,我只好厚着脸皮,将这番话转述给供应商,恳求他们紧急送货。

这倒不是每次都能成功救援,药物短缺不能叫病人暂停服药,身为仓库药剂师必须立刻与邻近医院联系,若对方货源充足,试着和对方借存货应急,美其言借药,实则刘备借荆州……开玩笑,借了终究要归还,若选择含混带过,下次药物短缺对方就不会伸出援手。

最为难的情况是注射液短缺,医院每天用量不少,药物体积庞大,动辄就是几十箱运输量,若要相关工作人员浩浩荡荡地从其他医院扛回自家医院,相信他们都不会给我什么好脸色。纵使对方忘记下订,但病人安危始终是我们的首要考量,我也只好想尽办法解决困境,是一定要做到。

我每天就躲在医院角落的仓库干活,只是偶尔会到服务柜台派药,日子下来逐渐淡忘药理,也说不上是一个学识渊博的药剂师了。工作一段时间后,与大学朋友碰面,他们对于我的工作性质都是同情表情,嘟囔这死板的工作不好做,劝我尽快换部门。我也曾遇过一名同行,知晓我的工作岗位后就不愿和我多交流。在他们的眼里想必我是不称职的药剂师,这也难怪,不派药的药剂师,还能算是药剂师吗?

这情景我并不陌生,还记得那时刚升上大学,我和好友到中学老师家里拜访,他知晓我是药剂师后,冷冷一句,怎么好选不选去读药剂系?根据他的说法,药剂师并不是医药服务的前线,若立志悬壶济世,还是医生更为贴近病患。紧接着的几年拜访,他还是重复着一样的说辞,后来连提也不想提了。

现在的我,都不确定自己是不是一个很好的药剂师,就算要我写药剂师的故事,也不过是写下我对这份工作的一厢情愿,我不及其他药剂师那么知识渊博,也自知没那个资历大谈病房故事。可我还是不断地思考,这样的自己能写出怎样的药师故事?

其实……这篇文章是新书预告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