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8月30日星期四

《打书这几年(上)》

配合新書的緣故,寫了這幾年在書市掙扎的感想文,技術含量不高,不過是小牛對於出版的一些遐(瞎)想。

沒錯,這就是傳說中十個你不能不懂的打書方式,不論你是菜鳥還是老鳥,都不該錯過這篇文章,看到最後一行我跪了(早就想這麼開玩笑啦!)

————————

这几年不乏和出版社同仁见面的机会,每次见面都无可避免聊到如何卖书,就连“吹水”时间都聊书,可想而知这年头出版社工作并不好过。在出版界浸淫了好几年,让我深深体会本地书市的艰难,有者打趣说,要害一个人就叫他去开书店,这句话逗笑了我,也很快地落寞了。

大将出版社社长周若鹏先生说过,是书难卖还是作者不会卖书?这句话一直围绕在我心里无法忘怀,根据这几年对本地出版界的观察与折腾,我含辛茹苦整理出“十个你不能不知道的打书方式”,不论你是菜鸟还是老鸟,都不应该错过这篇文章!

书市持续低迷,不能否认这是一个作者行销的时代,这几年本地卖得最好的书籍是李欣怡《欣想事成2》,除了作者高人气加持外,她多年来用心经营专页,也有了固定的读者群,天时地利人和之下,销量一再创新高,就连隔年的续作也卖得满堂红。人气绝对是销量的关键!那问题来了,默默无名的作者又该怎么为自己打书?

我认识一些年轻作者,提到不明白为何出书要帮忙打书,我当下好想把头敲去他的额头,连作者都不打自己的书,那么这世界上就没人会帮你打书,无疑是听天由命了——这也是我近年才明白的事实。

打书策略从确认出版的那一刻就要认真思索了,而不该把卖书责任一干二净地推给出版社。如何为书本取名也是一门大学问,不难发现现今的新书标题可是一山还有一山高,没有最长,只有更长,尽可能浅白易懂,朗朗上口,让人留下深刻印象,编辑部为书名竭尽心思让人肃然起敬。我近期看过最长的书名为《如果可以躺着,谁会想跑?如果可以跑,那就别躺着!》,读完都觉有些绕口。

标题直白也不是坏事,看似少了文字美感,但能让读者简单明了这书的内容方向,也算宣传到位,好比我瞄到《药物猎人:不是毒的毒 X 不是药的药,从巫师、植物学家、化学家到药厂,一段不可思议的新药发现史》书名,清楚了解这是我感兴趣的领域,毫不犹疑就下订。如何在标题直白和篇幅取个平衡点,就要看编辑部和作者的共识了,有时标题短短几个字反而画龙点睛。

请务必认真思索文案,更简单的说法,想想这本书有什么卖点或特色。根据我的观察,本地出版品,特别是小说方面,都无法达到充足的宣传效果。封底写着的资料连文案也说不上,不过是故事简介,逛书局一圈,大部分人应该就只记下出版社或作者名字而无法记下作品名称,就算花一大把钱在公关宣传,却不用心经营每一本书的宣传文案,对我而言是本末倒置。

相比日本和台湾出版品,几乎每一本小说封面都有着让人折服的吸睛文案,就算对这本书一无所知,眼睛扫过的第一印象就难以忘却。近年让我回味无穷的新书文案是日本作家凑佳苗的《反转》,“完全被骗了!没想到是这样的结局!”,读完这书后觉得好看之余,也觉得这书配得上这精彩文案。如果连作者都无法为自己的书想到任何卖点,那么请检讨这本书到底是为了什么而出版。

好的文案,往往来自好的口碑,若对作品有信心,邀请他人为作品写下推荐语是有利无害,就算读者对新晋作者一无所知,但翻阅当儿看到熟悉名家写下推荐语,也对这书多了一份好奇与关注。

不想依靠他人的扶持,那就写下自己的出版感言吧!后记里应避免死板地感谢这地球上的每一个人,多谈这本书对你的意义,为了什么而写下这本书,我相信这是广大读者更为热衷的事情。有者买书前会认真读读后记,才决定要不要买下这书呢。

打书的前提是有书可以打。


刊登于中国报副刊(28/8/2018)

没有评论:

发表评论